二月十六,春日早起,还有些微寒,陈曲打了清水端进来,遗玉洗漱后,坐在妆台前,发髻反绾,挑了一套三件点翠的珠花簪子别在髻上,又在耳上配了一对小巧的白兰坠子,用眉墨在眉头轻晕了两下,有些愈发显媚的桃花眼被压了色,变文静许多。
陈曲取了榻上的衣裙,帮她穿戴,葱襦藕裙,颜色不和当下艳丽的时兴,却是街上少见的配色,帮遗玉系好了束裙带子,她后退两步站开,打眼瞧了,只觉得自家小姐没了前天下午的大方贵气,看着就是个文文气气的闺秀,且是那种会极会写诗作画的。
遗玉对镜子瞧了一眼,便走到窗下的书桌边上,拿起放在上头的一只半尺长短的锦盒,对陈曲道:“去看看于通将马车备好没有,我去我娘那用早点。”
陈曲应一声,便出了屋子,遗玉走在她后头,去了卢氏那里,进屋便听见少女的娇笑声,扬了扬眉,绕过屏风,就见韩拾玉搂着卢氏的手臂,坐在长椅上,笑得前仰后合,可一见她进来,便立马坐正了身子,收了笑容。
“娘。”遗玉规规矩矩地请了礼,便在一旁的空椅上坐下,看着韩拾玉,一弯眼睛,道:“说什么高兴的呢?”
韩拾玉轻哼一声,便松了卢氏,站起身,“我去看爹起了没。”
看她离开,卢氏无奈地摇摇头,对遗玉招招手,示意她坐过来,道:“我瞧着这两天地更不对脾气了,见了你连招呼都不打,这又是怎么了?”
遗玉明知韩拾玉是为了杜若瑾的事,才给自己拿脸,反正是不觉得有什么好同她隔气的,便不在意,道:“我也不知,许是哪句话又惹了她,对了,待会儿吃罢早点,我有事要去京里一趟。”
卢氏脸色微变,“娘不是说了,这嫁妆的事,不要你操心,你只需把当亲缝的绣活做了,其他的都不用你管——哪里有女儿家自已经办嫁妆的道理,写给扬州的信巳寄出去了,娘又和周夫人说好,今日和她商量下明细,明天就去东都会的铺子,挑挑手艺,请两个金匠,还有——“娘,”遗玉见卢氏一副自己要同她抢生意的模样,好笑地打断她的话,“我是要到文学馆去看看,虽不在国子监念书,可是那棋书的事,我还要担一份子,巡游了罢,眼下文学馆正在整稿,殿下那天说了,要我这几日抽空过去一趟,今早看着天气不错,我就想去瞧瞧。”卢氏脸色这才好看些,看见她放在案几上的盒子,问道:“这是什么?”
“哦,拿来送人的。”遗玉随口答道。
卢氏只当是她鼓捣了什么东西要拿去送给李泰,便没多问,又叮嘱了她几句,小满带人摆了早点在前厅,母女俩吃罢饭,遗玉抱着盒子出门,韩厉才过来,进屋看见卢氏拿了纸笔在写写画画,走近看了,才发现是在算账。
卢氏只抬头看他一眼,便又低下头去,韩厉在她对面坐下,好脾气地温言道:“这是算的什么?”
“我女儿的嫁妆。”卢氏同他说话,全没旁人在时的好脸色,不咸不淡的。“可要我帮你参谋参谋?”
卢氏又将几个错数勾去,换了张纸,一边对校,一边摇头,“不用,我玉儿同你又没什么干系,你不是她长辈,不必操心,”顿了顿,抬头看他,道:“你莫想借机打什么鬼主意,我们路上便说好了,我让你跟着,你要让我和我玉儿在一处。”
对上她无比认真和固执的眼神,韩厉眼神一软,讪讪地抬手摸模鼻子.道:“我还有笔资产,你若要用钱,可以拿给你,玉儿同我是无关,可是你同我有关。”
卢氏低下头,继续算账,嘴角露出一抹无声的笑容,声音却平常道:“你是你,我是我。”
还是上午,魁星楼这种顶尖的风流场所,一楼大厅也没见多少客人,而二楼的多数雅间,昨夜帘醉的客人多还没有睡醒。
室内流转着一股蜜香,甜丝丝的,有些起腻,听见珠帘“哒哒”作响,又闻一声笑语,遗玉便放下茶杯,从座上站起来,转身便见一袭橘衫酥胸半抹的女子拨帘走进来。
“呵呵,今儿是吹什么风,怎妹妹有空想到来寻我?”
“楚姐姐,”遗玉回以一笑,便被楚不留走过来拉着坐下,上下打量她一遍,亲呢地整了下她的衣襟,道:“你几次来都是男装,颇显清俏,这换上女装,又是一副美人模样,你生的好,可莫要浪费了这皮相,前几日从洛阳送了一种新鲜的口脂过来特意捎带给常来的几位夫人们,是顶好的脂粉师傅用花汁调的,我送些与你试试,若喜欢,日后只管来我这取。”
两人满打满靠,见过四回,可楚不留这般亲近的态度,却一点都不做作,遗玉目里轻闪,眼里也有了笑,道:“总拿你的,我都不好意思了,今日便是来回礼了。”说着,便拿了放在一旁的锦盒,打开后,里头的黄绸布上,整整齐齐地横着四只大小不一的瓷瓶,两只细颈的,两只圆肚的。
“这是?”楚不留疑惑地问道,饶是她心思玲珑,也猜不出里头是什么。
遗玉不慌不忙地先捡了那细颈的瓶子出来,打开瓶塞,递给她,解释道:“上次过来,遇上几个醉酒的客人,在楼下疯痴,想是这样的事会常发生,既闹了场子,又难受了客人自己,这瓶子里装的是解酒的丸药,不说大话,就算是喝了两坛子的纯酿,只要用温水送服一粒,就不会再有呕吐感,盏茶后便会酒醒,宿后也不会头疼干渴,除了四肢稍乏外,与常无异,日后若有醉的厉害的客人,不妨给服上一粒。”
楚不留一边称奇,一边倒了一粒小指甲盖大小的药丸出来,嗅了嗅.又装回去,思索了一下,扬声叫来门外一名丫鬟,将药瓶递过去.交待了几句,待人去办后,先冲遗玉歉意一笑,其中意味,不解自明.又指那另外一对瓶子。
“那这个呢?”
可以让我一诊?”遗玉道,见楚不留疑惑地点头.便捏拈贴仁,她的腕上试探一阵,几下轻点后,松开又盯着她眼底看了会儿,辨出香粉遮掩下微微的青色,道:“我上次来,发现你气色不如过往,必是近来经常饮烈酒食物又多荤腥,夜过子时才会休息的缘故,所以肝火过旺,肝气不足.肾气不固便会易躁易怒,眼底又安晕,肤脂略燥,泻而不通,睡常失眠。”
楚不留将惊讶写在脸上,因遗玉所述症状半点不错,“我怎不知你还有这能耐,竞与同安堂的济大夫说的不差了,不瞒你讲,我上个月才寻他诊过,写了一副方子,这吃有一个月了,除却睡得好了些,症状却没轻缓多少。”
遗玉暗笑,医馆里大夫的方氏重病症不重药理,虽说是对症下药,可有几个会像楚不留这样,因为皮肤变差,就会去找大夫的,既无病患,便无方可寻,给她开的药,也就针对失眠这一项,这才会让她吃了一个月,别的都没好转。
遗玉拿起一只圆肚瓷瓶打开,倒出一粒浅褐色的药丸,小指甲盖大小,“你不妨试试我配出来的露容丹,每日早点时候服上一粒,三五日便会见效,这药丸没什么副用,味道略甜,你可当糖豆吃了一样,记得不要多服便可。”
“多谢你还记挂着我,”楚不留面上带着谢意,心里是半信半疑,接过那小瓶又是闻了一阵,是没什么特别的味道,就连药气都淡的很。这时候,刚才拿了解酒丸出去的那个丫鞋敲门进来,匆匆走到楚不留,拿着那细颈的小瓶子,低头在她耳边低语几声。
“去将新进的口脂拿一套过来,”屏退了丫鬟,楚不留手里拿着两只药瓶,低头看了一会儿,抬头对遗玉又是一笑,“你这回礼,我且收下。
见她态度没刚才的热切,遗玉并不在意,山谷半年同萧蜓那等名医一起活人试药,浪费了多少奇花异草,在药草资源丰盛的六诏一年的日夜药研不是假的,那厚厚的两卷药理手稿也不是假的,她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入门槛的小药徒,手上的许多方子,都是外头不曾见过,不曾听过的。她对自己制出的药物,有绝对的信心。
楚不留收好了药瓶,给遗玉续了杯茶,便提起了另一桩事:“我听说一件事,不知是真是假,问了,若是我道听途说,你也别恼。”遗丢点头,示意她问,就听她道:说是,皇上下了谕旨,指了你给魏王殿下当王妃?”
“是真的。”
“这、这可真是桩喜事,恭喜了!”
遗玉看看她眼里的惊喜,辨不清是真是虚,拿起杯子凑到唇边,借着饮茶掩饰思虑,“谢谢。”
高兴罢,楚不留突然话锋一转,道:“前天晚上,楼里便有姑娘跑到我这里来说,有客人讲,在魏王宴上喝了一种蛇胆酒,几天过后,眼神儿变好了,我起初是不信,可后来又有几个客人也这么说,道是原本捧在手上才能看请的书,搁在桌子上便能明了,昨日更是有一群客人来,点名要喝蛇胆酒。不虚夸,咱们这魁星楼的酒窖,是存有上百种佳酿,可就是没这蛇胆酒,就算是有了,又哪有那明目的效果,我本是打算托关系到魏王府上问问,怎知你就送上门来——”她眼波一转,探向遗玉,“姐姐且厚颜问你一句,那蛇胆可还有多的?”
遗玉是没想到这蛇胆酒的名头这么快就传开,她看着楚不留眼里的探询,知她是打的什么主意,摇头道:“那是一枚巨蟒的蛇胆酿的,本就不多,那天给客人们喝了两坛,更没剩下多少了。”
见楚不留面露惋惜之色,又接着道:“不过姐姐若是想尝尝鲜,我那里还有一坛子未动,可以送你。”
“这怎么好意思?”楚不留便做为难之色。
遗玉摇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比起你上次送我的利器和金疮药,该不好意思的是我才对,何况那蛇胆酒,喝多了药效便会淡.也是来你这里那几个客人眼神本就不好,药效才会显著。”
“那便却之不恭了。”一坛子酒,少说可以均出二十来杯.这等稀罕的东西,就是要越少才越金贵。
过了一会儿,有丫鬟送了口脂过来,四种颜色,浅粉的,桃红的,橘红的,丹红的,色泽极正,都用拇指粗细的象牙筒子盛了,一看便是稀罕玩意儿,遗玉没客气地收下,又和她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待她走后,楚不留才捧着那一只装药的锦盒,心事重重地朝后院走。另一头,遗玉出了魁星楼的大门,没有马车来接,步行朝西边去了,今儿是十六,白日见有女客从楼里出来,附近的行人也不觉稀奇,只多看了这头戴钱葱纱幂遮面,身穿藕裙的窈窕女子几眼。
遗玉边走,边琢磨着楚不留今日的言谈,魁星楼和宫里有什么联系,楚不留为何对她存有善意,卢智的死,到底是因为什么?
她送药,除却查探对方态度,另有目的,同李泰的婚事,势必会把她推在风口浪尖上,她便不避忌让人知道她擅药的本事,更何况,以她现在的分量,在宫里那位的眼里,抛开李泰不说,想是同一只小小的蚂蚁没什么两样,一个掌尽天下的人,怎会在意一只蚂蚁在做什么?今日借着魁星楼行事,放长线钓大鱼,许是与虎谋皮,可未尝不能得,周夫人说的好——凡事有得有失,只要的得过于失,便可行。走到西口,便见于通驾着马车来接她,遗玉上了车,取下纱幂,问道车中另一人。
“可是办妥了?”
“嗯,那些小儿见奴婢唱的好听,便都围上来,我听见有人能跟着唱了,这才换地方,总共去了四处。”
“好。”遗玉靠在车壁上,摩挲着手中纱幂,闭上眼睛,遮去当中的浮躁,心里迫切见到那人,好能心宁。
“于通,赶快些。”
“是!”
第六十五章辩、变
遗玉去到文学馆的时候,正是中午,有些闷热,正门前的两个腰胯长刀的守卫依然站的笔直,遗玉拿着李泰给她的牌子在他们面前晃过,两人躬身一礼,便让她通行。
文学馆比国子监的门禁可要严多了,尤其是近两年,《坤元录》在此修撰,除了极个别几位,没有牌子,就是尚书大人来了,也得拦在外头。
遗玉左手提着东西,将腰牌仔细收进袖中,进了门,便直接朝大书楼的方向去了,路上没见几个人,想是都去吃午饭,可她穿过前院,走过长廊花园,站在红瓦白墙的大书楼正门口,便知人都跑到哪里去了。
从门口朝内看去,当中一条路上摆着七八排书案,案后或有人书写,案上或杂七杂八地堆着一摞摞纸册,地板上零星散落着一堆堆沾染墨迹的纸张,左右两区十几排书架中,有许多身穿月衫常服的文学馆学者,抱着书卷、捧着竹简,脚步匆匆地穿梭左右,忙碌的就连进来个人都没人分神看。
“这位公子,”遗玉叫住一名从身前走过的青年,“请问,殿下这会儿可是在楼内?”
那青年先是皱眉,又上下一扫遗玉,瞥到她手中提着的食盒,神色略有缓和,道:“你是来送膳的吧,殿下正在四楼审稿。”
遗玉被误会,也不解释,冲他道了谢,顺着书架边上穿过,同时低头注意着脚下不要踩到谁的稿子,就听见原本只有书卷翻动和脚步声的楼内,突然响起一道大喊:
“快、快上来瞧啊,三小姐又同殿下辩了起来,好精彩!”
抬头,她便见着楼梯口飞快跑下一个少年,神情有些激动地对一楼众人招手,不过是眨眼的功夫,四周已是鸡飞狗跳,不管是坐着的、站着的,还是走着的学者,全都一拥而上,朝着楼梯口跑过去,“轰隆隆”一阵脚步声,刚才还到处是人的大厅,便只掉小猫两三只。
遗玉心底疑惑,依旧迈着步子,一小心不踩到地上四处散落的文稿,走上楼去,二楼没人,三楼也没人,可站在四楼楼梯口处,却被挡住,几十号人,水泄不通地堵在那里,也亏得这大书楼的楼梯是花了大价钱修建的,承重大,不然非得塌了去。
她着看眼前攒动的人头,后退了两步,一手搭在楼梯扶手上,侧耳辨听着楼上动静,只模模糊糊听见一道婉转的女子嗓音正在叙事,正要仔细辨别说些什么,却被前面的窃窃私语声阻拦了试听。
“三小姐这回说得太有理了,我瞧今日这一条,殿下许是会辨不过,那些各地采来的民词小调,会编入著中也说不定。”
“妙啊!旁征博引,字字珠玑,有理有据,三小姐果真不负才女之名也——一夕绝颜色,非是单指貌也。”
“我是觉得,三小姐同前两天一样,还是会输,没瞧殿下现在都一句没有驳斥吗,这不是胸有成竹又是什么?”
“是啊,若论博才多学,又有谁能逾过殿下,他不开口,便是另有打算,那些民词小调,殿下若不想将其当作正文载入《坤元录》中,必有他的目的,等下还是听听,殿下如何说好了。”
听着众人难掩兴奋的低语,遗玉目露沉思,他们口中的三小姐无疑是在说同样参与编撰此著的长孙夕,楼上正在发生的事,应该是长孙夕因为一些内容是否要加入到《坤元录》中,和李泰起了争执,辩论起来,且这样的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只是,长孙夕和李泰争辩?
遗玉目光闪烁,总觉得这事件有些无法想象,在她的记忆中,长孙夕是那个表现乖巧又惹人怜爱的长孙家嫡女,几次的接触让她知道,长孙夕的“纯真”并非是如一张白纸,比起她姐姐长孙娴,这位三小姐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论是美貌、出身,还是才学。
然而,在面对李泰的时候,她的态度,总是有些小心翼翼地讨好、靠近,包括那天在接风宴上,她别有深意地献诗,她出声挽留客人时的言辞相护,这么说吧,遗玉认识的长孙夕,在面对李泰的时候,一直是站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女性立场,非是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一件事,去同李泰争辩的强势女子。
正想着,前头的嗡嗡低语声,突然消止,那婉转的女声传入遗玉的耳中,清晰,有力。
“殿下不说话,可是赞同将那些韵律独特的民词和小调,加入到各地的志文中去?”
借着,楼上静了片刻,遗玉便听见了李泰独有的低沉嗓音,不紧不慢地响起:
“这是《坤元录》,不是《诗经》。”
楼上楼下同时沉默了一阵,在窃窃私语声又响起之前,遗玉听见长孙夕清亮的声音:
“殿下一语中的,我这里是暂无应对了,不过,我仍然以为,民词小调,也是当地人文风情的一种展示,不可忽视,请殿下再做考量,我先告辞。”
遗玉抬头,看着楼梯上的众人迅速向下分散两边,自觉让出一条道来,就见一袭雪青纱衣的绝色美人儿步入视线,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微仰着精致的下巴,眉眼间,流动着一种名为自信的神采,在一片或含痴慕或含欣赏的目光中,一步步下了阶梯,在还有几阶踏上三楼时,视线一转,落在了边角上立着的遗玉身上,脸上露出意外之色,而后一点头,露出一抹让人为之失神的笑容,哪怕这只是客套。
“卢二小姐。”
这一声,道出遗玉身份,在场多是知道前日卢家的二小姐被指婚做魏王妃的,一时间,都移目看向遗玉,眼神里,明明暗暗,多是不冷不热地审视。
遗玉点头回以一礼,“长孙小姐。”
四天前,她及笄礼上,尔容诗社花草评人出了佯相,长孙娴被周国夫人训斥,颜面扫地一事,凭着自己对长孙娴的了解,她回去后,必是为了面子,极力隐瞒此事,更别提回娘家“告状”了,但这件事被疯传开,是早晚的事,介时高家和长孙家一定会极力压下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像当初那场礼艺比试之后一般,稳稳地保住长孙娴的名声。
只是这会儿看长孙夕模样,也判断不出,这对好姐妹,是否已通过气了。
长孙夕看见遗玉手提的食盒,道:“你是来给殿下送膳的?快上去吧,他早点都还没吃呢,”说到这,也不管遗玉怎么想,便又一点头,“我先告辞了。”
随着长孙夕的离开,刚才围观的众人,也都退去,有同遗玉简单问候的,也有看她一眼就下楼去的,不多大会儿,楼梯口,便只剩下遗玉一人,她始露出耐人寻味的神色,圆润地指尖在楼梯扶手上轻轻摩擦着,直到静悄悄的楼上,响起李泰带着回声的嗓音——
“怎么不上来。”
她过回神,摇头一笑,轻提起裙摆,走上楼去。
大书楼借大的顶层,同她最后一次来时已大不相同,原本夹道摆列的高大书架,全部都被靠着四面墙壁安放着,放眼望去,黄皮绿皮、纸卷竹简,远远的,空荡的中间地带,暗红的地毯上,摆着一张银足长案,完全是一副被书海包围的模样,身着水色长衫的李泰,就坐在案后,一手翻阅着竹简,一手执笔游走,听见脚步声,方抬起头来,看见葱衫藕裙的女子,冷硬五官略有放松。
“几时了?”
遗玉边朝他走去,边环顾四周的书架
新唐遗玉第127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