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隆王朝一锅炖作者:未知
干隆王朝一锅炖第5部分阅读
这些葡萄牙人在中国呆了几年,自然听说了要开海关司的事情,一听到有买卖,葡萄牙人的眼睛立刻发光了。有个自称是澳门总督代表的人道:“请八阿哥明说,若是可行,我们自当尽力。”
“不知道贵国对总揽我国西洋贸易可有兴趣?”永璇决定抛出大饵。
那个总督代表立马就觉得自己眼前砸下一座金山来,忙问道:“请问八阿哥可有什么条件。”
永璇慢悠悠地道:“第一,贵国必须让出满喇加及其以东的全部利益,满喇加归我清朝所属,但是开放为通商口岸;第二,承认我朝对澳门拥有主权;第三,合同五年一签,第一年必须缴纳专营费10万两银子,以后每年保证10的递增。”
“不行!”总督代表露出为难的脸色,“满喇加乃是我国领土,非女王授权,我不得让出。”
永璇轻轻地说,“贵使似乎忘记了,前朝永乐七年,满喇加郡王自愿向前明称属郡。如今前明的天下已经归了大清,那满喇加不要归还我国?至于这几年的租借费,我就一概免了。”
那总督代表吃了一鳖,红着脸说:“此条可以待议,那澳门只是为了方便我国商人晾晒货物罢了。”
“晾晒货物就晾晒货物,我又不是不许。只要贵国承认澳门属于我国,我立刻奏请皇阿玛设立澳门外交区,允许尔等兴建使馆,使馆人员享受应有的外交特权。”
“这条也需要待议。”
永璇看着总督代表又羞又怒的样子,继续幽幽地道:“若是贵使没有兴趣与我朝达成协议的话,我想那荷兰跟英格兰定有兴趣。届时我说如果有兴趣的话,就将满喇加送与我朝。贵使说说看,那荷兰或英格兰会同意吗?”
总督代表咬咬牙道:“这事需要议会授权,过些时日我自然会给八阿哥一个交代。”
“那我们先签一个备忘录吧,免得我们到时候忘记了一些事情。”
过了三个多月,葡萄牙的东印度董事局批准了全部协议,于是永璇带着他的第一本《寰宇搜奇》跟葡萄牙协议走进了上书房。而此时的五阿哥正在弹劾永璇“里通外国”。
“老八,可有什么想说的?”乾隆淡淡地问着。
永璇将协议递了上去,然后道:“请皇阿玛御览之后,儿臣再做分辩。”
乾隆扫了下协议,脸色稍好,问道:“那满喇加位于何处?”
永璇忙呈上一份海图,道:“那满喇加位于西洋通往南洋的咽喉之处,位置极是险要。”
乾隆不是笨蛋,一看那海图就知道满喇加的重要性。“那葡萄牙人为何愿意让出?”
“一来儿臣许诺由葡萄牙人总代我朝销往西洋之物,二来如今那欧罗巴洲英格兰跟荷兰兴起,对葡萄牙正虎视眈眈。我看那葡萄牙人正巴不得为满喇加找个还买家,而儿臣给的银子符合他们的希望罢了。”
乾隆点点头,乾隆其实算得上是个实用主义者,他不反对用一些东西去换一块领土回来。但是永琪却不满,怒道:“儿臣再奏八阿哥居心叵测,让我朝卷入西洋的战事。”
永璇听候,眉头一皱,冷冷地道:“这满喇加在前明就已经归降前明皇帝,我大清既然接管了前明的天下,自然也就接管了满喇加。难道我大清会因为惧怕英格兰跟荷兰,而将满喇加拱手让出?五哥,你说我居心叵测,我还说你妄议朝政。五贝勒!你别忘了,失土在我朝可是要问斩的。”
乾隆听到永璇的称呼从“五哥”换成“五贝勒”便晓得永璇真是恼了,乾隆不觉得永璇做错了什么,同时也对永琪的胆小感到一丝厌恶。但却道:“不许胡说!老八,向你五哥道歉。”
永璇听出乾隆的语气并无责怪的意思,便顺着乾隆的意思向永琪致歉。乾隆说了几句,便打发众阿哥下去。自己则在养心殿东暖阁里翻看起《寰宇搜奇》来了。
永璇编篡的这个小册子不仅在接受西洋的风土人情,也根据他的历史介绍了西方的一些社会文化。乾隆看了看,觉得还蛮有趣,便在东暖阁里看得入了迷,一时都忘记了去翻令妃的牌子。令妃听说之后,在心里狠狠地诅咒了永璇一番。
那雁姬自请和离得到努达海同意之后,雁姬便带着自己的嫁妆跟陪嫁浩浩荡荡地离了努达海的将军府。如今努达海只是内大臣,这内大臣便是统辖大内侍卫的武将。但是如果没有“领侍卫大臣”的命令,他们是调不动一兵一卒的。说白了,努达海就是大内侍卫的教头,真正统帅大内侍卫的乃是弘昼跟永璇。
努达海沸沸扬扬的绯闻自然也传到了弘昼跟永璇的耳朵里,弘昼纯粹恼怒努达海一个奴才秧子居然去招惹格格,而永璇则是反感努达海道貌岸然勾引无知少女的作为。因为顶头上司对努达海没好脸色,所以努达海在宫里混得是异常悲催。
但是,他还有新月。他的月芽儿每天都会一脸纯洁地看着他,等着他,听他的抱怨,然后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安慰他。
“海,如果你觉得累了,你便不去了。”新月心疼地说。
“不,我为了咱们的家,我也要辛苦下去。”
“海,我有了。”
“什么?你有了?”努达海大笑起来,北京的夜空中划过一丝嚎叫。
新月她双眼迷茫地看着努达海兴奋地叫着,她也叫了起来,于是那一夜的北京城格外不安静。伴随着两人此起彼伏地尖叫声,全京城的狗都嚎叫起来。
次日,有巡街御史奏闻:京城突生异象,朝中疑有小人作祟。
情已相遇何忍分离,且留新月共今宵。第一次爵位大派送
努达海没有想到,他昨晚与新月的闺房乐趣居然成了第二天朝堂上的热门话题。只是因为努达海是内大臣,平素都是待在侍卫营里,朝堂上的争论他并不知道。其实就算他在,他也不认为朝臣们所说的“半夜狼嚎”是他,他只知道他昨晚跟新月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情感,这是世人都应该祝福的。
乾隆看着巡街御史递上来的折子,头都大了。一般遇到这样的折子,皇帝要么下罪己诏,要么就罢黜一名重臣来表示负责。乾隆看着傅恒,眼睛露出抱歉的表情。傅恒算是自己正经的小舅子,这个小舅子就没从自己这里享过什么福。自己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傅恒就是自己的属臣,跟着自己东奔西跑的。好不容易自己登上宝座,手边却没有什么有用又放心的人。履懿亲王和慎靖郡王两个叔叔年岁也大了,自从自己父皇将十三叔活活累死之后,乾隆可不干这么用宗室了。于是就是让两位叔叔一个管着宗人府,一个管着步兵统领衙门,算是个清贵的工作。自己的弟弟弘昼是个让人放心的,但是就是不干什么正经事。儿子这一拨中,老三是个没良心的,老四是个胆小的,老六是个不通俗务的,眼下也就老五跟老八能办事。可是老八年岁还小,乾隆还真不敢放肆地用,否则被老佛爷知道了又是一顿训。何况乾隆也真不想亏待自己的儿子。
上次因为新月格格硬闯宫门,自己将傅恒的领侍卫大臣职位给夺了,虽然后来又迁他做了保和殿大学生,但是乾隆觉得自己还是亏待傅恒。
傅恒也看到了乾隆尴尬的样子,傅恒知道这样的时候决不能让皇帝下罪己诏。且不说乾隆是个好面子,就说如果因为这点小事下罪己诏,那以后遇到地震跟日蚀,岂不是要让皇帝禅位?
傅恒出列,道:“奴才有罪。”
百官见傅恒出列顶缸,也忙得跟在后面跪了。
乾隆想了想,便将傅恒身上所有的职位都给夺了,只留下一个军机大臣的名目。外人看来,这似乎是傅恒失宠的样子。但是永璇明白,只要傅恒身上还有军机大臣的身份,他的圣宠就不会少。
因为没了保和殿大学士,文官中就缺了一个领头的人。乾隆想了想,便将那福伦提为文华殿大学士。这道任命一下,永璇就看到自己前面的五阿哥已经是一脸得意了。永璇想着就好笑,心想自己这个五哥还真是对朝臣没多少想法。清朝虽然沿袭的是明朝制度,但是明朝的内阁制度并没有好好的承袭下来。文华殿大学士虽然是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但是那真的只是名义上的而已。君不见,满朝文武并没有向福伦投去目光,只有永琪那灼灼的目光射向了福伦。
除了永琪之外,永珹、永瑢的目光也变得急切起来,但是三阿哥永璋却依旧宠辱不惊。他已经办差多年,在被乾隆厌弃志气,永璋也是一个能干的阿哥,他的见识可不是一个只会在上书房念书的阿哥所能比的。
只可惜乾隆并没有注意到他儿子们的眼神变化,在朝堂上处理了几个事情之后,便宣布退朝。
弘昼跟永璇一起先到侍卫处应卯,结果却碰见努达海给他们送上喜帖。努达海只是送上喜帖便跟着其他人离开了侍卫处,而弘昼看完喜帖的内容之后,直接将喜帖扯碎,怒道:“好你个努达海!你纳妾便也干下帖子请爷去,你真当爷是好欺负的?”
这努达海真真是个不通人情的,寻常人家纳妾岂会有人下帖子宴请的?旁人纳妾不过是自己在府里开上一桌,请上家里几人便罢了。就算是自己府里的奴才,主子纳妾也没有请奴才的理的。因为这不合规矩。如今努达海府上已经不是雁姬做主,老夫人虽然要阻止,但是努达海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看着月芽儿那幸福的眼光,他决定要让全天下所有的人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只是,并没有一个人来出席努达海与新月的“结婚大典”。没有人愿意舍去自己的脸面来出席这样的宴会,况且人家也不知道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来出席。若是私下办酒,几个好友可能会过来凑下热闹。但是这样正儿八经地将喜帖送出去,大家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据说有几个府里的福晋见到这喜帖,立马扯碎之后对自己的丈夫道,这般人物,咱们家少去招惹!
新月看着空荡荡的大厅,她委屈,她难过。为什么世人都不愿意接受她跟努达海的爱情呢?瞧着新月难过的样子,一边伺候的云娃道:“姑娘快别哭了,一会世子爷过来瞧见了定会难过的。”
云娃跟新月还在心里渴望着克善会过来一下,但是事实上,这克善进了宫之后立刻就有嬷嬷教了规矩。对比一下自己姐姐的所作所为,克善对自己这个只会哭哭啼啼的姐姐是厌恶到了极点。况且自己再宫里讨生活,这样一个姐姐不仅没有给自己加分,反而弄得全后宫都在耻笑自己有这样一个姐姐。于是克善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姐姐已经暴毙了。那个在努达海府上的新月姨太太不过是跟自己姐姐长得有些相似的丫鬟罢了。
新月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克善,她只有回去抱着努达海哭泣。
在跟葡萄牙人交涉之后,永璇发现乾隆其实并不像康熙那样排外。于是永璇便请旨将原本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改为外交区,允许各国派驻使臣前往澳门开办使馆,非奉旨不得入京。这一条很快被乾隆跟众大臣同意了,澳门那地方本来就一直是个不尴不尬的地方,如今将洋鬼子赶到那去住,反倒让京城的人松了口气。
一日,乾隆忽然大手笔派发起爵位来了。首先是明确三阿哥、四阿哥、六阿哥出宫开府建衙门。三阿哥永璋封循贝子,命其统管礼部;四阿哥永珹封端贝勒,命其在刑部当差;六阿哥永瑢封为庄贝子,命其统管《四库全书》的修订。至于五阿哥永琪虽然也只是贝勒,令其在上书房听差。但是乾隆出人意料地明旨说,将景阳宫赐给五阿哥居住。于是满朝上下都知道这荣贝勒永琪那是皇上立下的储君,再加上福伦的造势,一时间五阿哥的风头一时无二。
而早早被封了贝勒的永璇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在这次赐爵的名单中,虽然永璇被封了贝勒,但是册封典礼还没有举行,也没有祥号备选。于是在一些小人眼中,这永璇是不是已经失宠了?
而听完了册封旨意后的永璇依旧是漫不经心地回了他自己的小院,如今阿哥所里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而似乎在明年,自己也要开府建衙了。
“老八啊,是不是怪朕没有给你爵位?”乾隆一下朝就往阿哥所而来,看着永璇一脸落寞地站在阿哥所里,乾隆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他这次下狠手打压永璇就是不想让永琪日后无法驾驭这样一个能干的阿哥,乾隆知道永璇可能会比永琪更适合当大清的皇帝。但是乾隆也害怕永璇这样的人会将大清带向一个不可知的方向,所以乾隆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永琪。
永璇跪下,磕头问安,并没有接乾隆的话头。永璇虽然也渐渐有了上位者的气息,但是对自己这个皇阿玛,永璇还是感到害怕。乾隆不仅仅是他的顶头上司及父亲,更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封建独裁皇帝。永璇生怕自己说错话就被杀头或者圈禁,惟有秉着少说少错的心理选择沉默。
乾隆看了一眼永璇,叹息道:“朕知道你觉得委屈,但朕何尝想如此呢?海关司如今已经稳定下来了,下面的人第一批海船今年秋天便能去东瀛,待他们回来后,朕定好好地赏赐你。”
正当乾隆绞尽脑汁哄儿子的时候,一个太监冲进阿哥所,哀声道:“启奏皇上,十三阿哥,没了!”
乾隆一听,一个踉跄就差点摔倒在地……
情已相遇何忍分离,且留新月共今宵。金矿。雇佣军。国际贸易。
因为十三阿哥的早夭,整个后宫都陷入了莫名的哀伤当中。老佛爷跟皇后自然实打实地心疼,好端端的一个小哥儿居然就这么没有了。皇后直接就在坤宁宫里昏了三日,老佛爷也在自己的小佛堂里念了好几天的佛。那皇上虽然不喜皇后,但是对十三阿哥还是打心眼里的喜欢。想到自己的小儿子居然还没熬到自己赐爵就走了,乾隆一个人在养心殿里躲了好几日。谁的牌子也不翻,甚至连延禧宫都不乐意去。其余诸妃有幸灾乐祸的,有战战兢兢的,但是都乖乖地呆在自己的宫门里。如今紫禁城里三尊大神都不自在,自己可犯不着去触霉头。
乾隆自打十三阿哥过世之后,忽然之间对自己的儿子们好了许多。时常在养心殿里召见那些已经出去开府的成年阿哥,下了朝也会到阿哥所里陪陪永璇。乾隆很喜欢跟永璇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儿子不像其他儿子对自己感到恐惧。永璇对自己的感觉是“尊敬”多过“畏惧”,他知道如何跟自己谈话,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永璇面前,乾隆真正觉得自己是个阿玛,而不是皇阿玛。因为永璇深得乾隆的心思,于是每次下朝,乾隆去阿哥所坐坐都快成了定例。
前些日子的封爵上,永璇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册封,而且乾隆还有意打压了下永璇。如今侍卫处跟内务府,永璇也不用日日去应卯,现在永璇手上的差事便只有海关司跟皇家航海贸易局。天津造船厂回报道,说对日贸易所需的船队已经准备妥当。于是永璇便利用内务府开始采购对日贸易的产品,按照永璇的吩咐,玻璃、瓷器、丝绸及茶叶这样的奢侈品是重点采购对象,同时永璇还将唐诗宋词等等内容大量印刷,将这些书籍也带到日本去。
乾隆看着自己的儿子上串下跳地忙碌,而自己却淡定在一旁喝茶,乾隆内心平衡了许多,这世界上终于有比朕劳碌的人了。看着永璇雷厉风行地执行既定计划,乾隆心想,老八啊老八,如果你不那么急进的话,朕还真愿意给你个机会。但是你现在是个脱缰的野马,如今朕还能拉得住你的缰绳。若是日后朕不在了,老五能管得住你么?如果给了你天下,你又能不能将这个天下带下一个更好的地方呢?乾隆没有底,惟有看着永璇在那忙碌。
不过当听到永璇准备了两大船的书籍去日本贩卖,乾隆有些不理解了。这书怎么算都是亏本贸易,但是永璇还是不顾其他人的劝阻,非要将书卖到日本去。
“老八,朕平日里听闻你是个精明的人,为何这次明知亏本还要带着书往那倭国去?”
“启禀皇阿玛,那倭国人对我朝文化十分仰慕,儿臣便决定让他们的渴求得到满足。”
乾隆看着永璇的答辩,心想你个鬼崽子,你眼睛一转朕就知道你有坏心眼。乾隆冷哼了一声,“怎么?跟皇阿玛也要打马虎眼?”
永璇看了看四周的人,乾隆摆摆手道:“你们且下去候着。——小路子,看着阿哥所,别让人过来听朕跟八阿哥的谈话。”
安排好之后,永璇笑道:“不知道皇阿玛对那倭国可有兴趣?”
乾隆笑道:“开疆拓土乃不世之功,朕岂能没有动心?只是那倭国与我朝隔着茫茫大海,朕手上一时半会也没有可用的水军可以用。即便他日朕训练好了水军,要找个理由向属国开战怕也是会群臣劝阻。难啊!”
永璇道:“那儿臣斗胆问皇阿玛,若是儿臣将那倭国之人变成我朝之人,那我朝占不占领倭国还有多少区别么?”
乾隆一听,便猜到了永璇的政策了。“莫非老八打算让那倭国之人归化我朝。”
永璇便将自己卖书的真正原因告诉了乾隆,永璇将几百年之后的文化入侵给乾隆说了明明白白。“儿臣严令下去,凡是涉及器具制作、农业经验等书籍一律不能售卖到倭国,至于我朝的典籍、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儿臣就是亏本也要便宜卖给倭国人。”
乾隆显然对永璇的说法来了兴趣,点了点头,“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上策,况且将那诸子百家运到倭国去,朝臣也不会有多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