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全作者:未知
嫡女成长实录全第30部分阅读
很开,在屋内吧嗒吧嗒,抽了两袋水烟,便叫慕容氏和萧氏进屋说话,当着王氏的面开宗明义,“大难临头,明春收成要再不好,恐怕人都要吃人了。我老了,故土难离,你们却都还年轻的,走吧!”
三老爷同四老爷也都在屋子里的,三老爷一听就起身给老太太跪下了,“娘,儿子是不走的!”
四老爷慢了一步,不言声也跟着就跪下来,慕容氏和萧氏自然不敢怠慢,慕容氏面色还算平静,萧氏却已经是一脸的文章。
老太太不免就看了王氏一眼,见王氏容色平静似水,身边善桐也是一脸的深沉,小小年纪,才刚要十二岁的孩子,已经练出了城府,不过瞥了四婶一眼,竟是丝毫情绪都没有外露。
她不由得就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历经生死一劫,三妞妞又成熟不少,现在这孩子的心思,已经不像是小溪水,自己一眼就能望得到底了。倒是王氏,虽说也有自己的打算,但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大节上真是说得过去的……
“没说要把你们也打发走。”她不动声色地道,“小五房做事,别人是挑不出话柄来的,就是兵荒马乱的当口也是如此,更不要说现在还没乱了。但孩子们没必要跟着受苦——善柏、善桂都会骑马吧?善柳呢?”
除了善柳身子弱,一受风就要生病,并不会骑马之外,善柏、善桂这两个小鬼头,自然都是马术能手。
老太太丝毫不容得他人置喙,立刻就敲定了下来。“现在天气太冷,路上劫道的还不太多,你们从宝鸡到西安,一路上快马奔驰过去,可以赶得上你们的人是不多的。进了西安城之后——”
她看了王氏一眼,王氏便道,“不管怎么说,兵丁来往是肯定要有的,还有甲胄等物,朝廷不可能没有后勤,不如就在我大哥家暂住几天,就和运送后勤的兵士们结伴回京,甚至是走到成都去也好,只好不乱起来,设法到安徽去,总是有路的。”
她三言两语之间,就拿出了一个可以履行的方案,众人听了也都觉得甚是稳妥。慕容氏看了萧氏一眼,便道,“娘,我放心不下善柳,还是让四弟妹带着孩子们去安徽吧,我也留下来服侍您。”
萧氏脸上喜色才动,老太太就断然道,“不成!别以为留下来凶险,从这里带着两个孩子一路去安徽,路上会有多少险阻,也是说不清的事。单凭你四弟妹一个人,我是不放心的,你们两个都要过去,再说,多一口人留下来,那就是多一口饭!能走,我倒是巴不得都送走,只可惜没有那么多马了。”
慕容氏还要再说什么,三老爷已是不耐烦地道,“娘都发话了,你就只管听着。有我在,善柳还能饿死?”
老太太又当着众人的面进了里屋,没有多久,她捧出了一个小匣子来,深深地吸了口气,开了匣子道,“家里是没有多少现钱了,这五百两银子,慕容氏贴身收着,散碎银子我知道你们各户都有的,我这里不出了!拿着路上使,到了安徽,若是手里使用不足——我知道老大脾气,又臭又硬,未必会开口借钱的,实在不行,给小四房写一封信吧。”
老人家也不禁有了几分黯然,“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小四房大爷肯定能帮得上忙的。”
家里有个能做主的老人,遇事就少了几分口舌,给了路费,又添了几句叮嘱。老太太一锤定音,“也顾不上什么年节了,这两天收拾了就走,看看能不能在京里过年吧。进了京,小四房的二老爷也是可以依靠的,不过也不要太不见外,出手大方些,咱不能让人看不起……”
就把三老爷、四老爷两家子打发回去了,又把王氏留下说话,连善桐都打发出去。
“家里的孩子,善樱是顾不得了,三妞又到底只是个女孩,万一有事,老二不能没个血脉……送走哪个男孩,你自己说吧。”
王氏一下就怔住了。
她抬起头来看老太太,仔仔细细地,甚至想要看清楚老太太脸上的每一根皱纹。
老人家这话是什么意思?善榆是二房长子嫡孙,传宗接代的重任,当然要落在他的头上,遇到事情,第一个送走的当然就是他了,难道这还有二话不成?
她心头一下就沸腾起了一股火焰,似乎一张嘴,就要有发烫的毒汁淌出来,无数恶毒的回话,已经含在口中,就等着她往外喷吐了……
王氏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情绪勉强压抑了下来。她不断地在心中提醒着自己:和婆婆闹得太僵,是绝没有任何好处的。
她轻声说。“我不明白娘的意思!”
老太太又望了王氏一眼,她神色一暗,垂下头去,话语间罕见地带了一分解释的意味。
“不论是留下来,还是送出去,其实都是有风险的!呆在西北,局势险恶,杨家村一旦被洗劫那就得挨饿,这话不错……可送出去就能得保平安了?我看未必,你们在路上遇到的那件事,不就是个明证?再说,榆哥又和兄弟们不一样,西北形势一旦稍微好转,我是想把他送到定西去的……”
话说到这里,王氏倒明白了过来。
权神医行踪飘忽,不乘着他在西北的时候就近求医,等他回了京城,想请他上门问诊的人不知凡几,榆哥要想求治,就没有那样容易了。一旦送到江南,这一耽搁没准就是几年,到时候上哪找权神医去?老太太倒不是已经偏心了梧哥,而是为榆哥的病情考虑……
虽说老人家嘴上不提,心里也是惦记着榆哥的。
她心中倒是一暖,抬起头略带歉意地对老太太笑了笑,低声道,“既然如此,那就把楠哥送走吧!”
老太太讶异地抬起了一边眉毛,还没有说话,屋外已经传来了善桐的声音,“祖母,宗房大爷来了,问您在做什么呢。”
76、崭露
王氏不由得挑起了一边眉毛,就轻声请示老太太,“娘,媳妇是不是该回避一下?”
慕容氏和萧氏都要出门避祸,就是在家,也不是靠得住的主。三老爷和四老爷一个是庶子,一个能力如何,老太太心里有数。家里的事,也就只能靠王氏和自己来撑了。
老太太就哼了一声,“不必了,什么要紧的大事,是不能让你听见的?”
她又抬高了声音,回门外的善桐,“就说我身上不好,已经躺下了。让他回去和族长老哥说一声:就说有什么事,我们小五房听凭差遣,他不必特意过来,这样抬举我们。”
虽然是客气话,但底蕴其实是透着硬的。老太太虽然平时在家中很有些说一不二的气势,但对族人却很少有这么强硬霸道的语气。
善桐先还有些吃惊,但转念一想,想到祖母对族库粮食常年存在的忧虑,温老三反常的逃荒决定,宗房大爷隐隐的慌张……她心中多少有数了,一时间竟是冷汗潺潺,心中来来回回就只有一句话:还好当时不惜重金,如今小五房手头还是有粮食的!
就掀起帘子,穿过夹道进了堂屋,轻声对杨海林道,“大叔,祖母的话您也听到了。有什么事,您还是让族长出面吧,恐怕这件事上,您的斤两还不够呢。”
屋子就这么大,杨海林又如何听不到老太太的回话。对老太太的语气,他其实也并不十分吃惊:这个年级越老,越发精明强悍的老人家,多半是早就看出了宗房的不对劲。如今她手里握有粮食,整个杨家村就属小五房嗓音最亮……摆点架子,给自己吃几道闭门羹,又算得了什么?只要小五房最终愿意慷慨解囊,本来就是宗房不对,这点闲气,他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行!”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不露出丝毫不快。“既然婶子精神头不好,那咱就明日再来。”
居然也并不纠缠,就爽快地转了身子,出了堂屋。
老太太和王氏不禁都透过玻璃窗,目送杨海林的身影出了院子。王氏一欠身,给老太太满上了茶,似乎是自言自语,“恐怕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这才着急上火了……嗐,也是造化弄人,冥冥中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看我们杨家不顺,这一次诸事都赶在了一块,也为难他了。”
“从不知道你竟是个善心人。”老太太闪了王氏一眼,唇边竟流露出了一缕傲然的笑意。“当时我们小五房是处处仁至义尽,话说到头了,摆到谁跟前,都不能说占不到一个理字……这一点,非但你要记住,门外的三妞妞也不能忘记,什么事,我们总要先占住理字,宁可当时被人看了点笑话,总好得过现在要点头哈腰地求人……”
王氏噗嗤一笑,还没说话,门帘起处,善桐已经伸进了脑袋,又带了些心虚,又带了些撒娇地拖长了声音,“祖母,您就是知道我——我偷听,也别就这么揭穿嘛,那人家多没面子——”
老太太哈哈大笑,“哪有人偷听偷听,偷听得半边身子都陷进门帘里,连轮廓都出来的?要不是棉帘子厚实,你又要闯祸了!”
一边说,一边将善桐叫到身边来,爱惜地拢了拢她微乱的鬓发,又不禁叹了口气,向着王氏轻声道,“委屈这孩子了,要是个男丁……”
王氏望着善桐,心中又何尝没有酸楚?虽说出门也有风险,但如今西北乱象渐起,最可虑者,朝中风云动荡,东宫一党似乎根本不占上风,这小半年来,只看西北的粮草形势就能知道,虽有江南一块的全力支持,但鞭长莫及,大皇子翻云覆雨之间,似乎大有逼退平国公一系,由自己上位的意思。而朝堂中不流血的斗争到了西北,那就是千万人的血写就的一个血淋淋的败字,真到了那一天,倾巢之下焉有完卵……自己以身殉夫,别无二话。善榴已经婚配,又和夫君去了京城,也用不着过多的担心。只是孩子们都还小,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心头的一块血肉……
“我看着她要眧|乳|哥机灵得多!”她就耬派仆┼喃地道,似乎是自我开解,又似乎是说给老太太听,“万一要是有事,她又能骑马,人又祏螅不论是去西安找她舅舅,还是到定西去寻父亲,都是能让人放心的……?br/gt;
老太太望着善桐,眼神也渐渐地悠远了起来,她犹豫了一下,居然伸出手来,拍了拍王氏的手。
王氏浑身一震,几乎是不可思议地闪了婆婆一眼,老太太却已经收回手去,若无其事地问善桐。“咱们这样对宗房摆架子是为了什么,你心里多少也猜到了些吧?说出来给祖母听听?”
一家人之间,毕竟没有多少解不开的心结。就算当年有再大的不愉快,在迫在眉睫的危机之前,终究还是要携手共度难关。眼前这一幕虽然不过短短一瞬,但善桐心里有数:这才是婆媳言和的开始。同一年多以前那迫于形势,流于表面,多少带了表演痕迹的将相和相比,这险象环生的局势,终于是把老太太的骄傲给硬生生地压低了。
她压下了不期然涌上的一股暖流,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分析起来,“宗房年前对于族库的粮食,是夸下了海口的。虽说还弄不清楚他们用了什么样的办法,来遮掩过大家的耳目。但只看老七房男丁出外逃荒一事,与老七房和宗房老四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便可知道族库的底蕴,恐怕要比我们想得更差得多。如今放了一段日子的粮食,西北只怕也是被跑遍了。虽然有江南来的一股粮食作为补充,但存粮消耗殆尽的日子,只怕是近在眼前,无论如何,是撑不到明年的夏收了。为了宗族考虑,宗房一定要拉下脸来借粮,我们进的这一万石粮食,村子里虽然没有多少亲朋好友们知道,但是一定瞒不过宗房的耳目的。”
这一番分析,最难得在条理清晰,思路也很明确。虽说没有多少真凭实据,但经过善桐这一梳理,如今村子里的局势不言自明:宗房身为首脑,粮库却即将告罄。大半年前,村子里殷实的人家又大多把存粮借了一多半出去,这余下的一点,是各户的保命粮食了,谁都不会轻易交出来的。宗房盯上小五房,那是题中应有之义。
“嗯,那你说,这粮食,我们给不给呢。”老太太也半坐起身子,认真地望向了善桐。“孩子,你过年就是十二岁了,甘罗十二为相,你年纪不小啦……家里的事,你也能说得上话了。粮食给不给,怎么给,给多少,你都仔细想想,说个子午寅卯出来,没准祖母和你娘都没有主意,反而是你有了主意呢?”
这是真的把善桐当个大人看待了……
王氏心头又是喜悦,又有些淡淡的伤感:善桐这样的年纪,本该还有些童趣在的,虽说也要言传身教,让她懂得大户人家做人的道理。但也没有把个家族兴衰的重担,往个女儿家肩头放的道理。
老太太这是实在不看好村子的将来,迫不及待地想要调教出善桐来,以便万一出事,第三代能有个能经得住风浪的话事人了。
她没有说话,只是不动声色地调整了自己的表情,也配合着婆婆,带上了些许郑重,似乎是无声地认可了婆婆的说法:眼前的棘手形势,即使是婆媳二人都很难拿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应对方案,病急乱投医,已经不得不求助于第三代的孙女儿了。
善桐一扫母亲和祖母的表情,不禁就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说一年半年之前,她对于长大,对于扛起责任,还有些说不出的恐惧,那么在遇匪一事之后,这丝丝缕缕的恐惧,似乎已经被一种明悟给不见痕迹地消融了去——她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事到临头需放胆。即使是祖母、母亲,也不是算无遗策,更多的时候,她们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策略,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这些诀窍,她虽然还生疏,但已经不是全然陌生。
是到了可以扛起责任,做个大人的时候了!初生牛犊心里虽然也有畏惧,但更多的还是跃跃欲试的喜悦与兴奋,她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也有一样的能力,可以运筹帷幄,在困境中带领一个小家庭,一个大家庭,甚至是一个百年望族,继续艰难而稳健地走下去。
“粮食是肯定要给的。”她毫不考虑地定下了整个问题的基调,语气冷静得甚至有几分淡漠。自然而然一挺脊背,就将两位长辈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不管怎么说,宗房始终还是宗房,一百多年下来,也没有出过什么大差大错,有宗房在,村子的心就乱不了。这时候最要不得的就是一个乱字,乱字一起,就难以收拾了。因此粮食不但要给,而且要给得低调,族库缺粮的事,一定要死死捂住,不能走漏丝毫风声。最重要是树立起对族库的信心:即使再来一个荒年,我们也能坚持得下去,唯有如此,才能上下一心,共渡时艰。”
她犹豫了一下,又道,“村子里粮食多,不仅仅是村人们知道,连外人都有所耳闻。今年冬天一来寒冷,二来有坚冰护卫,应当是可以平安度过的。到了开春的时候就很难说了,到时候固然大部分强人响马,都会解甲回去春耕,但专事劫掠的绿林好汉,却未必不会来打杨家村的主意。我想最大的危机,应当反而是明年春天一直到夏收之前,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仅靠十一个军爷,是肯定无法应对此事的,宗房对此似乎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当然要运用粮食这个筹码,逼得宗房出面组织演练村兵,俾可护卫家园……虽然对粮食的消耗必将加剧,但这点粮食是省不得的。”
不要说王氏,就是老太太都不禁一怔。
不说以善桐年纪,能够看得这样高远,足证她天资多高。就说这个以粮食为筹码,逼得宗房就范的主意,说真的,就是老人家自己都尚未想得清楚。
到底是老了,还一味打着逼族长老哥让贤退位,拱海林这个年轻人上位的算盘。想着他年轻大气,必定能够收拾起这个烂摊子……却还从这个角度入手去安排。
她陡然浓厚起来的兴趣,是瞒不过善桐的——她实在是太熟悉自己的祖母了。小姑娘精神一振,又低头盘算了片刻,才续道,“祖母也说过,粮食是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这才能够心安,其实兵事也是一样的。我们既然要和村子共存亡,宗房又实在难以信任,尽管为了人心,不好在这个时候贸然更替,但也应该将大局握在手心,不能再听由别人安排了。第一件是军事,第二件,这粮食的发放,应当由各房一起做主,孙女儿想,最好是族库拿出一部分粮食,各家再出一部分粮食,此后大家都不要再动自己的存粮了,所有人一律领饭吃,村兵们吃得好些,族人们吃得差些,佃户、下人们吃得再差些。但大家都有饭吃,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我们小五房的佃户,比一般的族人吃得还好,长此以往,大家就是不犯嘀咕,也都要犯起嘀咕来了。再一个,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存粮可以控制,若是明年春天风雨不调,我们宁肯再省些,也不至于无法支持下去……”
这两个主意的角度都实在新颖,连王氏都嗯了一声,若有所思,“这办法在笼络人心上,好处是大的。”
善桐低声道,“其实还不在于笼络人心了,统一开火,各家各户就是要开小灶都难。这样还是强迫富户们存一点粮食,到了万一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还可以拿来公中救命……出兵的时候,总是要先算败再算胜,我们也得把明年收成还是不好的可能给计算进来,能多省一点,就多省一点。”
她又振奋起精神道,“第三件,就是宗房的人事更替。宗房四叔一再和我们小五房过意不去,这族库粮食的事,虽说现在我们不计较,但宗房不能不给我们小五房一个交待。他们也需要一个替罪羊——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依着孙女儿想,事情过去之后,宗房必须把族库一事公诸于众,将四叔逐出宗谱,不许他再回来!”
这个清秀端丽,桃花一样明媚的小姑娘,脸上竟似乎蒙了一层煞气,她一字一句地道,“也要让宗房知道,一味靠着小四房是没有用的,到了危急关头,要依靠的还是我们小五房!他们既然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就须怪不得我们照脸蓔人们的巴掌,让他们也312∥宸康睦骱Γ?br/gt;
她扫了母亲和祖母一眼,一下又有了些不好意思,低声道,“自然了,这还不算我们和宗房之间的交易……粮食我们也是用钱买回来的。宗房这些日子以来四处走访,无非就是要买粮食嘛,家里不是没现钱了吗?一万两银子进的货,四万两、五万两银子往外卖,虽有囤积居奇之嫌,但也是随行就市,其实比起市价,也已经便宜了一半了……这三个条件,不过是和我们谈生意的门槛罢了。少了一个,这生意就别谈了,大不了大家闹个鱼死网破,反正咱们占着理儿,也不怕闹大——还怕闹不大呢!”
王氏已经完全听住了,她不禁追问了一句,“可你前头才说,这粮食咱们是必须给的——”
话才出口,就不禁自嘲一笑,“哎呀,娘都被你给绕傻啦!”
善桐不禁和老太太相视一笑,一老一少居然异口同声,“这道理咱们心里清楚,可宗房未必清楚哇!”
王氏也只好讪讪地笑了,可这笑很快就变成了忍俊不禁的,真心的笑,她笑着向老太太道,“娘,三妞妞算是被您给教出来了!”
老太太难得地摇了摇头,“我不敢居功,这孩子是咱们一起调教,一起教好的!”
婆媳之间虽然没有过多的眼神交流,但相处时的态度,已经显著地松弛了下来。
善桐看在眼里,不禁甜甜地笑了。
虽说远景艰难,但只要同舟共济,天底下又哪有过不去的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