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生活作者:肉书屋
在清朝的生活第52部分阅读
吧”。说罢,搭在小然子手臂上,一行六人向重华宫行去。
此时,天才麻麻亮了,重华宫已聚满了人,乌拉纳引着众宫妃说笑。慧珠来到这里时,也堆起了笑,一块闲嗑。期间,李氏对她是格外热情,慧珠暗下撇撇嘴,却也回了笑脸,有礼的应付过去。
到了天大明时分,胤禛身着皇帝朝服前来,与乌拉纳拉氏坐于首位,同众宫妃共用早饭。慧珠坐在乌拉那拉氏下首,微眯眼在长长的宫桌旁打扮簇新的众人身上溜了一圈,就一派端庄的食起眼前的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食。
早饭毕,胤禛与众人说笑了几句便是离开,不过是单单这几句话,却引的众宫妃在除夕这日喝足了醋。原因无他,也就是胤禛目不斜视,对如花娇的众宫妃一律无视,只问了年氏的身子可好,就离开去了养心殿。
后至下午,本应该还有国宴,家宴两大宴席,因胤禛刚登基不久,康熙帝初逝,德妃又以不适为由拒不出席宴会。于是,宴席比起康熙帝在世时的除夕宫宴冷清不少,并取消了家宴,只剩下国宴了。
然,这乾清宫的国宴有藩蒙古王公,文武百官前来,也是场面盛大。行燕礼,奏乐,进茶,进爵,行酒,进馔,乐舞,杂技,百戏,宴毕谢恩等仪节一个不漏。尤其是晚间,几百名太监从乾清宫门前一字排开,顺时点灯的时候,整齐骤亮的各色宫灯引的众人不由出生较好。
随后国宴结束,众臣出宫,宫殿监引乌喇那拉氏率慧珠等人按着在府的身份,依次给胤禛行六福三跪三叩之礼。然后再有弘时,弘历等皇子给胤禛行了礼,胤禛说几句场面话。慧珠才晕晕晃晃的回到景仁宫,岁也没守,直接洗漱睡下。
正睡意迷蒙之际,绵延不绝的爆竹声传了过来,慧珠稍微醒了下,揽着怀里的宝莲无声叨念了句:“雍正元年到了”。就又歪了身子睡去。
(今天晚上突然感冒了,喝了袋九九感冒灵,就开始写这章。所以也没看这张,估计这章太拖了,咕~~)
本章完
【文字】第222章安然
正月初一,丑时刚过(凌晨三点),慧珠母女就被炮竹声吵醒按清宫风俗,妃以上的嫔妃要在这个时辰起床盥洗,着吉服,在皇后的率领下随皇帝到养心殿神牌前、天地前,拈香行礼。胤真刚登基,又迟不封妃,如此按府里原先的身份走,李氏、年氏、慧珠都得身着厚重的吉福前去。
路上,炮竹声不止,饶是慧珠在困屯也清醒了,至到了储秀宫,见耿氏春风满面的也来了,诧异看了眼,就听耿氏行礼道:“福晋提携,让婢妾同是前来,也好为弘昼长长体面。”慧珠回了个笑,便与耿氏相携而行。
不知行了多久了,慧珠只感觉似乎大半个紫禁城都走了个遍,从御花园的天一门,钦安殿,千秋亭,斗坛。东六宫东侧的天穹宝殿,建福宫花园的妙莲花室。凝晖堂,广生楼,乾清宫东院对人前,药王前。。。。前代帝后御容或神牌前。佛像前,乐寿堂佛前。神开门外迤西大高殿,景山内寿皇殿前代列帝列后御影前拈香。
直到一上午都快过完才捻。才拈了香,又赴了宫宴。方舒缓了口气,步履蹒跚的由小然子扶回景仁宫。素心心疼的为慧珠脱了花盆底,一面揉捏着慧珠的脚为之疏通筋骨,一面欢喜道:“主子跟着皇上和福晋一起去拈香行礼,这妃子的位子,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就是有二爷。。。。反正是喜事。”
慧珠就着小娟弟来的花茶呷了一口,舒服的吁了口长气,睁眼看着茶盏里腾腾升起的滚滚白烟,忆起李氏、年氏等人拈香时的疲乏,却又一脸得意的神情,倒也对素心的欢喜之色理解了。不过还是止不住的喟叹道:“果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享受多大的尊贵荣宠,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一旁宫人们听了抿嘴轻笑一会,又打了热水伺候慧珠梳洗歇下。
躺在浓香熏被的褥子里,慧珠想起拈香过后,胤真在爆竹声中,至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开笔,心里不由泛起了忐忑,不知开笔办公后,对于俊贤一事又会如何。。。。
正旦初二,辰时(上午八点),弘历前来景仁宫请安,趁着四周只有素心。小然子时,抚慰道::“额娘勿忧,虽说今日早朝,但二舅父的事估摸着还要等些时候,最早也要等到元宵过了后。”慧珠看着眼前一如大人般能为她解忧的弘历,心里大感欣慰,又有些感慨时间过的快,竟一时语塞,只摸了摸弘历的头,就带着弘历兄妹去永各宫请安。
永和宫内,一派冷清,毫无年节的喜庆,慧珠脚步微屯了一下,复又进了正殿。殿里德妃身穿深蓝色宫妃袍子,背躺在炕上,对炕下站着的乌喇那拉氏等人不予理会,只是偶尔转过头看看胤祯夫妻来了没。
慧珠见场面尴尬,也不管脸上是否无光,对着德妃的后背行礼了请安大礼,就行至乌喇那拉氏下首,初一站定,便觉一道凌厉的目光投来,慧珠顺着视线遁去,见八福晋正似笑非笑的轻眸着她,心里顿感不悦,背脊一挺,下颚微抬,向八福晋轻描淡写的点了下头,就移开了视线。
乌喇那拉氏自是将慧珠与八福晋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不由笑意加深,又似有若无的瞟了眼与八福晋眼神交汇的李氏,侧身拉过慧珠的手,轻拍了下,附耳轻呢道:“元年新喜,妹妹必能心想事成。”说罢,从鱼贯而入的宫女手中亲手接过漱盅,奉至德妃跟前。
慧珠看着不计较德妃嫌忌,一副贤惠儿媳做派的乌喇那拉氏,心领神会,不觉眼角余光扫向满是自得意满的李氏婆媳,心里一直揣着的不安也平静不少。
不多时,胤祯、完颜氏夫妻姗姗来迟,德妃却丝毫不怪罪的亲切招呼了他们,拉着他们一人一边的坐在身边,问长问短,完全无视一旁伺候的四儿子的几个媳妇。
慧珠安分垂首侍立一旁,眼不见抬的,也知眼前绝对是母慈子孝的场面,看来德妃对他的幼子是偏爱到了极点。可向来精明的德妃是否知道,越是这样处处予胤禛难看,予胤祯疼爱,反是加快了胤祯被害的步伐。
慧珠不动声色的掩下满腹心思,对眼前一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毕竟德妃、胤禛、胤禛母子三人的事与她关联并不大,也不是她能管的,她只需每日依礼前来侍立请安,然后等着俊贤一事的终了,一切都需等待。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至正月十五元宵过后,俊贤被告酗酒不孝的事,仍无眉目,还在暂押中。如此,慧珠在最初的不安中,也慢慢的平静下来,观之视之已经忘却了她嫡亲胞弟被关押一事,她被朝廷大臣指着弄权仗势一事。
这日已是二月间,慧珠去两宫请安回来后,就一片平和的待在内堂,卷缩在暖炕里,腿上搭了一条崭新的皮子,半耷拉着眼皮,与下首脚踏处坐着的素心、小娟陪着,一旁还有小然子说着趣事闲话给慧珠解闷。(本段由妮妮手打)
一时,小然子正比手划脚的说着宫里的一处趣闻,不知想起了什么,歇下了手脚,左右盯视了几眼,见是无外人,不平的重哼了一声道:“贡茶苑做的茶饼是好,可主子喝过的好茶多了去了,不过就是三四两金玉满堂(普洱),主子还稀罕了不成?这没眼色的东西,干巴巴的给延禧宫送去,不就是因为三阿哥可能被立……”说到一半,小然子猛的噤声,不太甘愿的皱巴了一张脸。
慧珠掀了掀眼皮子,眉宇间闪过些微浓重,心也瞬间的被提到了嗓子眼上。如今朝堂形势可说是一片大好,但这也是相对于弘时母子而言。自出了正月,上表胤禛立太子的折子甚多,毫无惊讶的,众大臣的不依不饶,就是胤禛身为九五至尊也不得不妥协,立储之事已是迫在眉睫。
弘时年逾二十,生母年氏位居高位,在胤禛无嫡子的,其他子嗣又年幼的情况下,立长便是定势。现在已有大臣向胤禛上奏立弘时为太子,折子里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弘时也因此隐隐有了夺位之势。如此,在这向来捧高踩低,见风使舵的皇宫里,宫人向李氏买好也是意料中的事。
正想着,忽听外面传话道,良福求见。慧珠思绪被打断,皱了下眉头,心想她是将良福收为己用,可平时甚少召见他,这会儿都快晌午了,有何事求见。
心念间,慧珠已允了良福内堂觐见。
良福满脸喜气的进了内堂,给慧珠行礼请安后,一双骨碌儿转的三角眼在素心等三人身上溜了一圈,眼里精光一闪而逝。慧珠会意,坐起身,懒洋洋的开口道:“无事,你当着他们的面说就是了。”
良福知道这三人是慧珠的心腹,也不拿乔,依言禀道:“奴才在养心殿御茶房当差的徒弟说,娘娘的嫡亲胞弟的案子已经出来了。当初头一个上表的户部侍郎,太仆寺儭已被万岁爷严办,说他们以权谋私,诬告钮钴禄大人酗酒,今早这两位就当场被去了顶戴乌纱。”
闻言,慧珠一喜,忙凑前身子问道:“那俊贤可是被释放了?”良福笑道:“万岁爷查实,钮钴禄大人事发那日,并没有宴请宾客,只是自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饭,而且当日饮得还是清水,便无罪可言。但钮钴禄夫人服丧期间产子是事实,所以万岁爷罚了钮钴禄大人一年俸禄,又降了一级为从四品,并以在广州的资历,调入京官,在隆科多大人手下任副将军参领。”
慧珠听了,也忍不住的喜形于色,拖了近三个月的事终于安然渡过了不说,还明降暗升,同时胤禛也向众人指出了风标,他是向着她母子的,这让她如何不喜上眉梢,这几月的低眉顺眼,对李氏的处处谦让,也终于有了回报。
慧珠高兴过后,注意到良福还杵在一旁,边好心情的问道:“可是还有事要说?”良福点点头,面上却是一副为难,眼睛时不时的瞟向一边侍立的三人,就是不置一词。慧珠想了想,挥手道:“素心你们退下吧,在外面候着就是。”三人行礼退下。
良福待三人退下后,赔笑道:“此事事关重大,奴才不得不谨慎啊,还请娘娘不怪。慧珠不怪。”慧珠一笑:“我知道,你说便是。”良福思
道:“娘娘,奴才有两件事要说。其一,礼部那边已在备至分封的金册子等物,依奴才想来,不久万岁爷将分封后宫。不过……”说着,窥视
了眼慧珠的眼色,才又小心翼翼的道:“奴才得到消息,本朝的案例贵妃有两名,皇贵妃有一名,皆是派八名宫女伺候,只是这次礼部似乎备
了了一份贵妃的册子。”
慧珠心里明白,宫里只有她和年氏身边派了八名宫女服侍,想来并不是封她和年氏二人皆为贵妃,很大的可能……尤其是在俊贤事后,年氏被
封为贵妃的应该大于她。
心里如此作想,慧珠面上却不在意的“哦”了一声,问道:“那第二件事呢?”良福见慧珠表情丝毫未有变化,就是双眼也是淡淡无波,不禁
身子一紧,人越发恭敬的回道:“回娘娘的话,第二件事就是今日早朝的时候,万岁爷开口允诺了,不日将立皇储!”
(今天更的早,求票,求点击、收藏了,谢谢)(本段由桃子手打)
本章完
【文字】第223章立储
早春二月里的京城,早晚还有些春寒料峭,白日却已然定天地回暖,一派勃勃生机之景然而,就在这春回日暖,万物复苏之际,胤真口谕即将立皇储一事,已如争荣的万物以火燎之势从朝堂后宫一直蔓延至整个京城
一想起胤真要立皇储的事,慧珠就不由添了几许愁闷,说起来从良福回禀消息那日,她已是泛了忧愁这不?今日闲来无事,慧珠看着天明气清,日头不错,命人支了两扇大窗,就斜坐在榻上,面朝窗几,一面耳盈着鸟语,目满着青枝,一面又紧拧娥眉长吁短叹。
素心打了帘帐进屋,见慧珠又支着脸颊闷闷不乐,无奈的摇摇头。打开柜子取了件藕荷色的披风行至榻前,轻系在慧珠身上,瞪向小娟道:“你没个眼色,就由着主子在窗前吹风,到时受了惊,看我不剥了你的皮。”小娟不在意的笑道:“这个四五天就三月了,正是春光潋滟,桃花逐水的时候,是冻不着主子的。”
素心一听,横眉竖眼的瞅着小娟作势要打,小娟偏过身子,避开了素心高举过来的手,就快步退到门栏出,咛咛娇笑道:“素心姑姑,您老别悉,您没瞧见主子一副泛了春思的模样吗?就和那文绉绉的诗里写的闺阁少女少妇一般,娇怒着呢。”说完,见慧珠也唬眼看来,二话不说,身姿敏捷的钻出了内堂。
素心失笑道:“这丫头,看把她惯的,真是越来越没个章法了,就是阿杏也比她稳重些。”慧珠恹恹的点头道:“你看着办吧。”说罢,又转头撇向窗外。素心没好气的干着急了下,拨高嗓子喊了声:“主子”,说道:“您这是怎么了,自从良福来过后,第二日天就懒洋洋的没个精神,她到底和主子说了些什么,惹得主子这般不痛快,真该找了他好生斥一屯。”
一语毕,素心见慧珠仍不作反应,只好苦口婆心的劝道:“主子,您也紧紧神,如今皇上立储的事,在这宫里传得沸沸扬扬,您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四阿哥和宝莲格格想一下啊,难道就等着李福晋婆媳她们在宫里作威作福。”说到这,素心忍不住的“呸”了一声道:“万岁爷这还没封太子呢,就一口一口本宫的自称,也不嫌臊的慌。”
慧珠笑嗔道:“素心,言过了。”素心扯下嘴角,倒也没继续编排李氏的不是,却又另捡了话道:“主子,您也别怪奴婢多嘴,可这话是不得不说。俗话说空|岤不来风,这礼部在着手准备册封宫妃的事必是真的,要不这东西六宫有名份的近二十来个,为什么天天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去养心殿边上的园子逛,还是就是为了再搏上一拨,为得个好分位。就是李、年二位福晋,对了,还有安格格,耿格格都使了法子,往养心殿那边的宫人暗自送了东西。。。”
慧素转过身,一把拽住素心的双手,双唇微撅,打断道:“好了,素心,你说的我都知道。后日,就后日,我一定会亲手做碟甑儿糕和一碗杏仁酷遣了小禄子送去养心殿的。不过现在时辰差不多了,你去看看宝莲下学没。”素心见慧珠像小时候那般依着她,眼里满是宠爱,也不再多说,依言退出了内堂。
看着素心离开,前一刻还挂着嘴角的笑意,这一刻已被敛下,淡淡的娥眉也在下一瞬微微蹙起。
此时,慧珠头一次为知道历史的趋势而心有不渝,不日胤真就要颁布立皇储的圣旨,而十之八九必定是弘历为太子,如此弘历是下任继承人的事就会天下皆知。可弘历现在才十二岁,一旦晋为太子,上有胤真,下有长兄弘时,外族强大的幼弟福惠,就让弘历如何在强敌环绕下生存?
除此之外,她有种能预知未来的伐善之感,更是推翻了得知封妃消息时定下得出的结论。一旦弘历封太子的圣旨一下,想就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封她为贵妃,或是皇贵妃的金册。如是,高处不胜寒,以后她母子在这后宫也别想有一日安桃于榻。
翌日从永和宫晨安,众人三三两两相携至储秀宫。一时各自归坐,宫女上了热茶,乌喇那拉氏呷了口花茶,轻话道:“众位妹妹今日也是看见了,额娘身子不大好,依我看,除了身怀六甲的年妹妹外,李妹妹和钮祜禄嫦妹妹都随我一起,侍汤药于额娘以敬孝道。”
李氏眼里闪过厌恶,僵硬的挤了抹笑道:“福晋言是,作为儿媳自是该侍候婆母。尤其是皇上最近事忙,与大臣在商议立皇储一事,这可是国之根基,臣妾等人更应该代皇上敬孝道才是。”闻言,众人脸色猝变,李氏却一扫阴郁,眉眼自带三分得意朝对面的慧珠、年氏各看一眼,兀自轻笑出声。
乌喇那拉氏嘴角不自觉勾起了个诡异的弧度,从一旁高几上端起茶盏堪堪遮掩过后,双眼含笑的看向李氏,夸道:“李妹妹果真真是个大度识礼之人,就是皇上也是对你赞誉有加,众位妹妹可是要跟着李妹妹学学,为皇上分忧,又有至孝之心。”
末端而坐的张侍妾讨好道:“李福晋一直都是婢妾敬仰的,想是明年年节之时,李福晋贤惠之举必会成了宫训图,荣挂于宫墙的。”一番话说来,听得李氏极为受用,就见她挑挑秀眉,满意的对着张侍妾一笑。
李氏正自得意满时,忽见储秀宫总管太监小福子走进来,对乌喇那拉氏说道:“禀主子,万岁爷已立下皇储。”话落,只听倒吸气声在储秀宫正殿此起彼伏的响起,饶是心里有底的慧珠,此时心也被小福子的话吊得高高的。
其中,当属李氏反应最大,只见李氏噌得一下从宝座上起来,站在原地就手指着小福子,大声道:“皇上立储了?立得是谁,你还不快说!”小福子仰头上看,见乌喇那拉氏点头应允了,方才说道:“皇上亲笔书写了立为太子的阿哥名字纸条密封锦匣,留决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并下旨百年之后,方可揭开锦匣。如此,大清上下,唯万岁爷一人知道皇储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