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那些宫人们都下去了,康熙这才不太确认的唤道:“胤、胤禛?真的是你吗?”
“皇阿玛……”雍正双眼含泪,却紧记着男儿有泪不轻弹,便只是用衣袖抚去了眼中不能掉下去的泪水,然后猛得跪倒在地,低垂下头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是那声音略带的哽咽让人听出他内心的复杂:“正是儿臣!儿臣不孝,今日才来见皇阿玛!”
“好孩子!”康熙闻言,上前一步,一把把跪倒在地的雍正揽在怀中:“你之前也并不知朕在此,又何罪之有!只盼我们父子从此之后,轻易不再相离了!”
这边父子情深,着实让人动容。而在一旁看着的胤礽却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了。胤礽知道自己只要看着有人接近老四,就会禁不住内心含酸,这样的行为很是要不得。更何况此时接近老四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二人的皇阿玛。可是胤礽就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索性胤礽还知道自己对雍正的那点心思尚是见不得人的阶段,而且此时父子相聚,正是共叙天伦之时,此时打断他们二人,将来还怕要落下埋怨呢。康熙的埋怨,胤礽倒觉得无所谓。可是老四的埋怨他却是不能不理会的。
而且老四那性子向来小气的很,得罪了他,大一点会出人命,小一点的也会有好些日子落不得好去!不过,胤礽就是喜欢雍正这样的性子,因为觉得雍正够真!于是,胤礽便强按下自己的那点脾气,只在一旁咬牙切齿的看着。
其实,胤礽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做的什么事,都会让人觉得是美好的。
不过,虽然极力忍耐,可看着这边厢父子情深的作态久了,还是很是不耐的。当即胤礽就上前劝解道:“好了,先别哭了!若是眼睛哭肿了,呆会儿出动的时候就不好办了!”
二人这才收敛过来。
随即,三人在一旁的椅子上坐定。康熙便问起雍正是什么时候来的宋朝,这几年又是怎么过的?
雍自自是有问必答,无所不言的。
只是,康熙对着这个四儿子很是有些愧疚之情。
康熙也知道自己当年去世之后留下的是怎么样的一堆烂摊子。这个老四为了让国库丰满,必是用了雷厉风行的手段。而老八和十四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必会事事相阻。想必,等国库丰满之后,老四的名声怕是也毁了!
其实,康熙最为后悔的事情还有一桩,那就是关于德妃的。康熙对德妃的感觉很是复杂。一方面,德妃是老四的亲额娘,对着自己也是小意奉承,这一点康熙很是满意。可是德妃对老四的态度却让他很是不满。
老四怎么说也是一个皇子,而且是佟皇贵妃的养子。佟皇贵妃升为了皇后之后,那老四怎么说也是半个嫡子,身份只比太子低些,哪里是你一个包衣出身的妃子可以轻慢的!
不过,当时的康熙还是以为,母子二人失和,不管是德妃还是老四都是有责任的,谁曾想……
31
31、第三十一章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说好今天入v的,结果到现在编/缉都没上q,连系不上就没办法了,只能等十三号的时候再入v了!三更什么的也要等到十三号了……
ps:我恨抽风的jj,它害我这几天都没办法回评!!!
当时的康熙还是以为,母子二人失和,不管是德妃还是老四都是有责任的,谁曾想……
康熙过世之后,不知是何原因,在阳间逗留了好些日子。因此,他才能亲眼所见德妃的恶行恶像。
德妃对老四的刻薄,不是亲眼所见,康熙又怎么敢相信呢!不肯接受皇太后的位子也就罢了,甚至于还说老四是窜改了圣旨,说先帝爷其实是想传位于十四的这一点,就够康熙震怒的了!
德妃不过是一个包衣奴才出身,竟然就敢无视自己的旨意!无视老四身为佟皇后养子的身份,逼其让位于十四。当初自己怎么就会封她为‘德’妃呢?如此的言行操守,真当不得一个‘德’字!
康熙真是悔不当初!
若是那时恨下心来,留下遗旨,让德妃与自己同去,那么,老四的名声也不会被德妃那个包衣奴才给败坏到如厮地步了!不过,当时因着想留个宽厚的名声,又想着老四毕竟是德妃亲生的儿子……
看来,当初真是自己看错人了。就德妃竟然会因为老四一出生就被佟佳氏抢走一事,而心生怨恨来看,就足够死上一万次了!
于是,此时康熙对着雍正真可谓是关怀备至,事无巨细的一一问了下来,纵然是雍正也被问得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索性,胤礽也看不得雍正为难,忙为其解围:“皇阿玛,此时已是午时了,想必老四也饿了,你便是有事也之后再问吧。”
康熙这才恍然大悟,忙把守在外面的奴才们都叫了进来侍候着,三人方才出了大佛堂。期间,雍正抽空给了胤礽一个感激的眼神。
胤礽欣然笑纳!
皇上有了吩咐,何人敢不尽心尽力,力求尽善尽美的。当康熙三人来到大殿时,皇上用膳时专用的桌子已经是收拾好了,饭菜也是一一验过毒,盖着盖子放在桌上。
见皇帝领着胤礽和雍正坐定,便挥了手表示开膳。一旁侍候的小太监们纷纷把盖子掀开,然后侍立在一旁。康熙身份尊贵,自然是该由他用第一筷的。侍候康熙的宫女早已拿着筷子,准备随时听候皇帝的吩咐了。
不过,康熙所言的话却让她为之一愣。不过,毕竟是久居深宫的,这名宫女很会察言观色,她机灵的马上从呆愣的状态中回转过来,依言行事!
原来刚才康熙指着一道御菜示意侍候自己肯膳的宫女夹上一筷子,却是看起来极其简单的烧鸡。然后,康熙便对着雍正说道:“老四,我记得你最爱吃这个菜的,你且尝尝看这御厨的手艺如何啊?”
宫女很快便把那一筷子菜送到了雍正面前的小瓷碗里。雍正见状,忙站起身来谢恩:“谢皇上赏赐!”
康熙含笑道:“罢了,且坐下吧!不过是用个膳而已,不用如此多礼。要是吃顿饭就要如此谢恩的话,那还哪能吃的顺心啊。所以,你便不必拘礼了!”
“谢皇上!”雍正本就是个知礼的性子。当年康熙熙攘攘曾经斥责他‘喜怒不定’!又赐他御笔所书‘戒急用忍’之后,雍正更是行事规矩,一板一眼的,且不敢再轻易动怒了!
此时,皇阿玛虽然还是皇帝,可雍正却是一介平民了。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不足外人道,便不敢在外人面前放肆。如今得了康熙的口谕,雍正便依言坐下,吃了那一筷子的烧鸡,细细的品了一番后,方道:“御厨所做,自是好的!”
可康熙一听,就知不合雍正的口味了。自家这个四儿子,康熙还是了解的。雍正向来喜素,这道烧鸡是雍正为数不多喜欢的的荤菜之一了。
康熙以前也曾如此赏过雍正御菜,问其菜色如何时,雍正吃着觉得好的,自是会从口感到味道,及香气等都通通夸上一遍。若是不喜的……雍正向来谨慎,怕落了皇阿玛的面子,便会打起了官腔,难得滑溜的说道:“宫中御厨所做,自是好的!”
此时听雍正如此一说,康熙哪里会不知道这道菜不合雍正味口的。于是,康熙也不再让那宫女再夹了,再加上食不言,三人皆很是安静的用完了这午膳。
不过,一旁侍候的太监宫女们却是暗自纳罕,对着雍正另眼相看起来。甫一进宫,就得官家宠爱,与其在佛堂内密谈不说,还留了他共用御膳。第一筷子还夹给了这位包公子,让他对御菜点评一番!见其言语略带敷衍,皇上却丝毫不生气!
何人有过如此殊荣,这可是独一份的宠爱啊!当即,宫人们都打定了主意,对着这位包公子是万不可轻慢的。
三人用罢午膳,便又随着康熙移步进了皇帝办公的御书房,这回却不再是聊过往了,而是要商议如何安排雍正为官,好扶佐康熙。
不过,雍正还是婉拒了康熙以他查出杀害高丽太子的凶手一事,以为朝庭立功的名义,对其论功行赏,封自己为官的提议,只是说道:“皇阿玛,儿臣知道您是心疼儿臣。可高丽太子被杀一案得以告破,儿臣虽也算是为功,却不足以做大。再加上儿臣是以科举的名义进的京,因此倒不如让儿臣考了科举,得了个好成绩时,再行为官也不迟。而且也名正言顺许多!”
康熙闻言,沉吟半晌。康熙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自是对自家儿子有几斤几两很是了解的,对这个四子的才识很是信任。更何况又有自己这个皇帝在一旁照看着,必不会差!可是康熙又不想把话说死,便只温言道:“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也不好再说什么。你也大了,自也该有主见的。所以,朕且看你科举的名次吧!”
“谢皇阿玛成全!”雍正拱手礼道。
于是,三人又是闲话一阵之后,胤礽和雍正方才告辞而出,连袂而回。
偶是时间飞逝的分割线
时间过得很快,仿佛转眼间就快到了科举的日子。各地的考生几乎齐聚汴京城,为了这个对他们来说盛大的日子而准备着。
这些时日,雍正对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在这个众多优秀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到一个好的名次,雍正可谓过了几个月废寝忘食,手不离卷的日子。胤礽在一旁看得着实心疼,可又太了解雍正的性子,知道其倔,便只是吩咐厨房日日备上一些滋养身子的菜色,给雍正补补身子。
不过,凡事都会有例外的时候。
前些时日,雍正便收到公孙策的书信,说是已经离开庐州,进京赶考了。沿途又寄了好几封的书信,让雍正得以用这几封信送到的时间,以及寄信的地点,略微推断了一下,公孙策到达的时间。
这天,雍正难得的放下书本,领着自己从庐州带来的小厮观棋到了城门。因为如果没有算错日子的话,公孙策便会在今日到达汴京城。
雍正自是不会傻傻的就在城门口等。他稍微观察了一下周围,正好有一座酒楼就建在城门旁。
因着此时不是正午,更不是晚上,因此倒也还算清静。雍正领着小厮让小二在二楼寻了个可以看见城门的雅间,点上一些酒菜,边吃边候着了。
难得出来也一次,雍正也不让观棋在旁边伺候着了,只赏了几道菜,又让小二另备了一张小桌子,让观棋在那张小桌边吃菜。观棋也知道自家主子的性子,既然发了话,自己便谢恩就是了。
雍正自斟自饮,偶尔看看窗外人来人往的景色,倒也别有一番趣味。更何况他还忙里偷闲,出来了一本话本出来解解闷,倒也算是难得的松快松快了。
雍正正看到着迷处时,突然听见城门口便是一阵喧哗。雍正抬头一看窗外,竟然是有一辆囚车经过。囚车上关着两名年轻的男子,皆是一副垂头丧气状。仔阵一听,楼下还隐约传来‘劫囚’,‘侮辱女子’,‘抢走珍珠’之类的字眼传来。
雍正百无聊赖的正欲收回视线,却正好看到在囚车身后的一个清俊的身影,正是公孙策。雍正马上让观棋下来迎了公孙策上来。
32
32、第三十二章
作者有话要说:雍正在楼上看着,观棋走近公孙策。虽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但看其二人的面部表情,倒也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的
随即又见观棋一指酒楼,公孙策也随之抬头一看,就见那个面色略黑的青年正端着酒杯向自己看来。公孙策不由得会心一笑,朝雍正点了点头。
公孙策又转过身与在站在自己一旁的一名少年似乎说了些什么,然后两人才随着观棋一起上了酒楼。
公孙策进了雅间,毫不客气的上前占了一个座。雍正向来喜欢这个后辈,对这个被自己宠出来的失礼行为丝毫不以为意,只是一口喝尽杯中的酒水,方又执起酒壶。给自己,以及公孙策斟上一杯满满的酒。
两人默契的碰杯,然后一饮而尽。
叙旧完毕,公孙策便拉过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小少年,意欲介绍给雍正。
少年大概十一、二岁的年纪,头发有些短,似乎是曾经剃过,怕是留长尚不足一年,是以还不能束发,只能用一概发带将头发扎成马尾状,随意的披在身后。虽然年龄尚青,微量不足,可看其清秀的样貌,却也可以预见其将来必是个能迷住众多芳闺的英俊青年了。
而且少年手中握着一根棍子,不是木的,也不像是铁的,雍正好歹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了,好一会儿方才分辨出那应该就是千年玄铁的材料所炼制的。索性以前雍正为皇,很是看过这种东西,方能认得出来。不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少年竟然能拥有千年玄铁……
公孙策指着这个安静温和的少年,向雍正介绍道:“包拯,这位是展昭,就是我之前在信上跟你提过的,展俊的弟弟。”
公孙策本来早该在科举前三个月之前就进京的。因为科举并不是只要到时候进了考场,写了题便完了的事。
考生们常常需要提前进京,住进客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各地的考生太多了,迟了的话,怕是连个柴房都混不上来住。即使能住进柴房,这么个环境又如何能让人读得进书呢。
进京安顿焉之后,便要去交际了。读书因然重要,但是若是能在京城里打点一番自己的名声,也是极有益处的一件事情。虽然考生考完之后,名字部分都要封印起来,免得主考官认识某一考生,或收了某些考生的钱,给予那些考生高分。
可是,若是能考到殿试,那么这个名声就很重要了。
一个好名声,能传进朝中官员们的耳朵,若是一个饶幸能由这些个官员的口中传到皇帝的耳朵,那一个好名次也是可以期待的。
就算是到时名落孙山,无幸进入殿试也没关系。一个好名声,能得到一些权贵大臣们看重,入其徽下,做个幕幂的话,只要小心经营一番,由这些官员们举荐做官,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权贵官员们也是需要在朝中培养自己人的。
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嘛!
只是,要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大宋的子民众多,读书人也多,能在各地叫得上名的才子也是不少的。是以,众多考生们常常都是早早就准备上了的。
而公孙策之所以没能早些进京,就是因为这个展昭。
因为展昭的哥哥展俊,在三个月前死在了天鸿书院的房间里。
展昭那时正好来探望自家哥哥,没想到的是见到的竟然是自己哥哥的尸体。展昭当时不可谓是不难过的,毕竟那是自己相依为命的哥哥。展昭父母早逝,从小就是这个哥哥将他抚养长大,甚至还求着相国寺的方丈收其为俗家弟子的,兄弟之间的感情极其深厚。
不过,展昭虽然当时很是难过,却也是个深明大义的,并未盲目的因为别人说展俊死前的一天,跟公孙策发生过争执,便怀疑公孙策是凶手。
展昭极其有担当,听着众人说公孙策应该是最后一个见到展俊的人,却没办法指认公孙策是凶手时,竟然说:“若没有证据,又如何能说这位公孙公子是凶手?虽然我很伤心哥哥的死,我也不能为了泄恨,而虽然指认一个人成为杀害我哥哥的凶手。若是这样的话,那我跟杀死我哥哥的人有何分别?不一样是视人命如草芥吗?”
公孙策一听,当下便打定主意,一定要捉到杀害展俊的凶手。其一,是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其二,便是为了给这个小小的少年有一个交代。
随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命案,甚至还扯出了一个失踪了二十年的侉屹族的祭坛来。一直到半个月前,方才查出凶手是谁。
竟然是天鸿书院中教习音乐的先生,名叫蒙放的,以及他那不为人知的妹妹小雨。
他们二人皆是侉仡族仅存的生还者。而被杀死了书院的院长,负责破案的杨大人,手握重兵的穆都统,,和一个瞎眼乞丐则是二十年前为了侉仡族传说中的宝藏而杀了全部族人的凶手。而展俊,不过是误杀罢了……
随后,蒙放自杀了,而他的妹妹小雨也死在了士兵的箭矢之下。直此,侉仡族终是被灭族了!
公孙策其后,终于解出了侉仡族所谓的宝藏到底为何?是石油!是必须经过朝庭批准才得以开采的石油。
可惜了!那四人为了这么一个‘宝藏’,竟然灭了整个侉仡族,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不说,甚至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真是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也。
案子解决之后,公孙策这才收拾包裹进京了。而展昭,已经没有了亲人,在厚葬了展俊之后,又收拾了展俊的一些遗物,也跟着公孙策一起进了京。不过,他是为了回京城郊外的相国寺,与公孙策顺路罢了。
雍正虽然跟展昭不过是第一次见面,却觉得这名少年的行为举止给他的感觉像极了老十三,顿时便有了亲近之感。
“你就是展昭?看起来就是一副年少有为的样子。”雍正眼睛微眯,虽然仍是一副冷淡漠然的样子,可是公孙策和展昭很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8部分阅读
欲望文